【ppzhan摘要】針對新媒體強勁發展對傳統紙媒構成猛烈沖擊的態勢,本文主張都市報等紙媒應該與新媒體保持一種競合關系,走差異化生存之路。在總結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信息的海量化、參與主體的泛眾化、信息文本的非專業性和非原創性等特點并概括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都市報等紙媒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原創新聞、深度新聞、觀點新聞、本土新聞、新聞資訊的優選精編等方面。
在互聯網、手機、數字化交互電視等來勢洶洶的新媒體的沖擊下,都市報等紙媒還有沒有生存空間,怎樣應對才能生存下去,這是近兩年國內外傳媒界討論較多的一個問題。新媒體的強大是無可置疑的,但新媒體包辦不了一切。新媒體做不到或暫時做不到的,傳統紙媒哪些可以做到或做得更好,傳統紙媒如何“在海量過濾中鞏固地位,在內容提升中彰顯專業品質,在媒介融合中拓展互動空間”[1],這應該是都市報的主要思考點。
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概括地說主要有:1.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如果說報紙是“每日新聞”,那么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就是“每秒新聞”。即時性是新媒體的優勢,這一點確實是傳統媒體*的。但新媒體信息的即時性同時也將其傳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暴露無遺,如籠統、概括、粗糙、不準確、不細致、不深入,甚至是偽信息等。2.信息的海量化。如果說即時性的典型特征是無時不有,那么海量化的典型特征就是無處不在。在網絡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但海量化也有弱點,那就是信息噴涌,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往往令人目不暇接,莫衷一是,無所適從。3.參與主體的泛眾化。新媒體確實為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提供了一個的輿論空間,只要會操作電腦或手機,誰都可以發布信息,誰都可以發表意見。這一點是傳統紙媒難以望其項背的。但可惜的是,新媒體的這一優勢也為其帶來了一些無法彌補的先天性缺陷,如沒有性、缺失公信力等。4.信息文本的非專業性和非原創性。目前,新媒體信息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普通網民自發、主動上傳的信息,這類信息在描述客觀事實的同時,往往感性化、情緒化,缺乏專業色彩;二是轉載的傳統紙媒的第二手信息。至少到目前為止,新媒體還沒有一個成體系的、運作成熟的新聞采寫專業隊伍,傳統紙媒好像他們的生產車間,生產出的產品被他們拿去無償使用。這種狀況很不正常,難以持久。5.地域優勢不明顯。十幾年來,各地的省市級都市報各自稱雄一方,主要得益于有地方特色,與當地受眾比較貼近。但新聞網站就不同了,除部分市場化運作的全國性門戶網站外,各省市的新聞網站至今沒有哪一家取得為人稱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強大的思想溝通、意見交換功能。論壇、博客、微博、QQ群、短信、微信等,媒體的介質特性決定了參與主體的泛眾化,泛眾化使得人人都可以在新媒體上表達思想,發表意見。7.強大的實用、服務功能。新媒體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有目共睹,潛力無可限量,前景十分廣闊。不遠的將來,包括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等在內的一切商業活動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簡便、快捷地實現。
了解了新媒體的上述特點,認清了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我們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做出都市報差異化生存的決斷。基于上面的論述,筆者就都市報的差異化生存談幾點看法。
做好原創新聞。親自采寫,發表,一直是都市報的看家本事,也是都市報與其他媒體競爭時屢試不爽的利器。針對新媒體信息傳播非專業、非原創且內容籠統、概括、粗糙、不準確、不細致、不深入,甚至是偽信息等劣勢,我們必須以*地向受眾提供更加到位的原創新聞來應對。過去,原創新聞是我們與其他媒體競爭的利器;現在和將來,我們應該付出更大努力,將原創新聞打造成與新媒體競爭的獨門*。
做好深度新聞。在信息傳播的速度方面,報紙明顯遜色于新媒體,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新媒體也有其劣勢。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我們在努力抓到新聞的落點的同時,更應該重點抓住新聞的第二落點,通過艱苦地跟蹤、調查、挖掘,更具體、更細致、更準確、更深入地還原事實真相,提升新聞信息的性、公信力,引導讀者進入深度閱讀。這里說的深度新聞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深度報道。相較于深度報道,深度新聞的“深度”是廣義的,它不但包括思想、觀念、精神、意涵、體制方面的深度開掘和探尋,還包括情節還原、事件進展、幕后真相、本質揭示、輿論走向、受眾情緒等的追蹤、延續和推進。
做好觀點新聞。新京報增設專門的評論版時,將評論版定位為“觀點新聞”。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明評論很重要,是以新聞為主體的報紙的必要組成部分;二是說明新聞評論必須緊扣時事,不能脫離實際,空洞無物。近些年報紙評論版的興起,一方面肇因于新媒體意見發布平臺的日益凸顯,報紙不甘在這方面缺位;另一方面則肇因于社會思想觀念的日益多元,人們希望聽到來自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不同聲音。除了部分名人的論壇、博客、微博外,新媒體意見發布平臺的眾多聲音往往是草根的、即興的、感性的、業余的、發泄性的。都市報的觀點新聞,必須要有明確的、不同于網絡意見發布平臺的高品質訴求,那就是的、理性的、知性的、專業的、建設性的。都市報的觀點新聞的目標應該是讓受眾看了網絡的討論后,想再看看都市報怎樣說。
做好本土新聞。網絡無疆界導致的地方門戶網站地域特色的不明顯,為報紙等傳統媒體在本土新聞方面贏得了恣意揮灑的自由空間。本土新聞本來就是區域性都市報的一大優勢,在新媒體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區域性都市報的本土新聞優勢更應突出和強化。我們除了要固守本土新聞的已有陣地外,還應進一步開疆拓土,細分市場,盡快把省會以外的二線經濟發達城市的地方新聞版做起來。
對新聞資訊優選精編。相較于新媒體無時不有、*的海量信息平臺,報紙受版面所限,其所承載的信息量畢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報紙編輯具有去粗取精、披沙揀金的高超本領。網絡時代,對報紙編輯的這一要求顯得更加重要。新媒體在承載海量信息的同時也有不足,那就是粗精并存、沙金皆有。而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是極快的,他們一方面需要獲取大量新聞資訊,另一方面又沒有足夠時間親自進行篩選。而這,就是今天的報紙需要擔當的任務。
實現紙媒商務與電子商務的對接和聯動。目前都市報各類專刊的辦刊模式,大多突出的是實用性、服務性、生活化,以此吸引廣告客戶投入廣告,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收到一定的經濟收益。換句話說,都市報目前的各類專刊,實際是實用性、服務性較強,與市民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紙媒商務平臺。從長遠看,新媒體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潛力和優勢是不可限量的。都市報依托于專刊的紙媒商務,必須及早下手,與新媒體的電子商務對接、聯動,形成一種互補關系,才可以保證都市報專刊經營的持續、發展、壯大。
打造頁面化版式風格。網絡頁面的表現形式就是豎的欄、橫的行加上方正的圖片或圖像畫面,并無其他多余的元素。這有點像西方英文報紙的版式風格。人們已經逐步習慣了網絡頁面化閱讀,報紙版面也就應該因此有所改變。其實,豎的欄、橫的行、方正的圖片也是傳統報紙版式的基本要素,所不同的是,傳統報紙版式在此基礎上又不厭其煩地破欄、并欄、橫切、豎切并增加很多修飾性元素,這就顯得有些瑣碎、繁復,越來越不符合人們追求簡約、清新的時尚需求。《南方都市報》、《北京晚報》將版式改為均分5欄,《新京報》、《京華時報》、《競報》將版式改為均分6欄,《華西都市報》更將版式改為均分7欄,這些報紙力求以頁面化版式風格打造清新大氣、簡潔明快、優雅時尚的版面形象,這種勇于探索、勇于突破的創新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新媒體對包括都市報在內的傳統紙媒的沖擊才剛剛開始,但筆者認為,二者的競爭不應是惡性的對抗和殘殺,而應發展成一種良性的“競合”關系,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在競合中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事實上,這種競合關系已經露出端倪。譬如,新媒體因大量轉載、粘貼傳統紙媒的新聞報道而豐富、深化了自身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身性、公信力的不足,而傳統紙媒的許多“官方新聞來自官方網站,重大新聞來自微博,社會新聞來自網絡論壇,娛樂新聞來自博客、微博”[2],新媒體與傳統紙媒的這種優勢互補、互動融合的趨勢,是一個正確的、人們希望看到的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大河報社)
在互聯網、手機、數字化交互電視等來勢洶洶的新媒體的沖擊下,都市報等紙媒還有沒有生存空間,怎樣應對才能生存下去,這是近兩年國內外傳媒界討論較多的一個問題。新媒體的強大是無可置疑的,但新媒體包辦不了一切。新媒體做不到或暫時做不到的,傳統紙媒哪些可以做到或做得更好,傳統紙媒如何“在海量過濾中鞏固地位,在內容提升中彰顯專業品質,在媒介融合中拓展互動空間”[1],這應該是都市報的主要思考點。
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有哪些?概括地說主要有:1.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如果說報紙是“每日新聞”,那么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就是“每秒新聞”。即時性是新媒體的優勢,這一點確實是傳統媒體*的。但新媒體信息的即時性同時也將其傳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暴露無遺,如籠統、概括、粗糙、不準確、不細致、不深入,甚至是偽信息等。2.信息的海量化。如果說即時性的典型特征是無時不有,那么海量化的典型特征就是無處不在。在網絡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但海量化也有弱點,那就是信息噴涌,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往往令人目不暇接,莫衷一是,無所適從。3.參與主體的泛眾化。新媒體確實為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提供了一個的輿論空間,只要會操作電腦或手機,誰都可以發布信息,誰都可以發表意見。這一點是傳統紙媒難以望其項背的。但可惜的是,新媒體的這一優勢也為其帶來了一些無法彌補的先天性缺陷,如沒有性、缺失公信力等。4.信息文本的非專業性和非原創性。目前,新媒體信息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普通網民自發、主動上傳的信息,這類信息在描述客觀事實的同時,往往感性化、情緒化,缺乏專業色彩;二是轉載的傳統紙媒的第二手信息。至少到目前為止,新媒體還沒有一個成體系的、運作成熟的新聞采寫專業隊伍,傳統紙媒好像他們的生產車間,生產出的產品被他們拿去無償使用。這種狀況很不正常,難以持久。5.地域優勢不明顯。十幾年來,各地的省市級都市報各自稱雄一方,主要得益于有地方特色,與當地受眾比較貼近。但新聞網站就不同了,除部分市場化運作的全國性門戶網站外,各省市的新聞網站至今沒有哪一家取得為人稱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強大的思想溝通、意見交換功能。論壇、博客、微博、QQ群、短信、微信等,媒體的介質特性決定了參與主體的泛眾化,泛眾化使得人人都可以在新媒體上表達思想,發表意見。7.強大的實用、服務功能。新媒體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有目共睹,潛力無可限量,前景十分廣闊。不遠的將來,包括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等在內的一切商業活動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簡便、快捷地實現。
了解了新媒體的上述特點,認清了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我們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做出都市報差異化生存的決斷。基于上面的論述,筆者就都市報的差異化生存談幾點看法。
做好原創新聞。親自采寫,發表,一直是都市報的看家本事,也是都市報與其他媒體競爭時屢試不爽的利器。針對新媒體信息傳播非專業、非原創且內容籠統、概括、粗糙、不準確、不細致、不深入,甚至是偽信息等劣勢,我們必須以*地向受眾提供更加到位的原創新聞來應對。過去,原創新聞是我們與其他媒體競爭的利器;現在和將來,我們應該付出更大努力,將原創新聞打造成與新媒體競爭的獨門*。
做好深度新聞。在信息傳播的速度方面,報紙明顯遜色于新媒體,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新媒體也有其劣勢。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我們在努力抓到新聞的落點的同時,更應該重點抓住新聞的第二落點,通過艱苦地跟蹤、調查、挖掘,更具體、更細致、更準確、更深入地還原事實真相,提升新聞信息的性、公信力,引導讀者進入深度閱讀。這里說的深度新聞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深度報道。相較于深度報道,深度新聞的“深度”是廣義的,它不但包括思想、觀念、精神、意涵、體制方面的深度開掘和探尋,還包括情節還原、事件進展、幕后真相、本質揭示、輿論走向、受眾情緒等的追蹤、延續和推進。
做好觀點新聞。新京報增設專門的評論版時,將評論版定位為“觀點新聞”。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明評論很重要,是以新聞為主體的報紙的必要組成部分;二是說明新聞評論必須緊扣時事,不能脫離實際,空洞無物。近些年報紙評論版的興起,一方面肇因于新媒體意見發布平臺的日益凸顯,報紙不甘在這方面缺位;另一方面則肇因于社會思想觀念的日益多元,人們希望聽到來自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不同聲音。除了部分名人的論壇、博客、微博外,新媒體意見發布平臺的眾多聲音往往是草根的、即興的、感性的、業余的、發泄性的。都市報的觀點新聞,必須要有明確的、不同于網絡意見發布平臺的高品質訴求,那就是的、理性的、知性的、專業的、建設性的。都市報的觀點新聞的目標應該是讓受眾看了網絡的討論后,想再看看都市報怎樣說。
做好本土新聞。網絡無疆界導致的地方門戶網站地域特色的不明顯,為報紙等傳統媒體在本土新聞方面贏得了恣意揮灑的自由空間。本土新聞本來就是區域性都市報的一大優勢,在新媒體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區域性都市報的本土新聞優勢更應突出和強化。我們除了要固守本土新聞的已有陣地外,還應進一步開疆拓土,細分市場,盡快把省會以外的二線經濟發達城市的地方新聞版做起來。
對新聞資訊優選精編。相較于新媒體無時不有、*的海量信息平臺,報紙受版面所限,其所承載的信息量畢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報紙編輯具有去粗取精、披沙揀金的高超本領。網絡時代,對報紙編輯的這一要求顯得更加重要。新媒體在承載海量信息的同時也有不足,那就是粗精并存、沙金皆有。而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是極快的,他們一方面需要獲取大量新聞資訊,另一方面又沒有足夠時間親自進行篩選。而這,就是今天的報紙需要擔當的任務。
實現紙媒商務與電子商務的對接和聯動。目前都市報各類專刊的辦刊模式,大多突出的是實用性、服務性、生活化,以此吸引廣告客戶投入廣告,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收到一定的經濟收益。換句話說,都市報目前的各類專刊,實際是實用性、服務性較強,與市民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紙媒商務平臺。從長遠看,新媒體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潛力和優勢是不可限量的。都市報依托于專刊的紙媒商務,必須及早下手,與新媒體的電子商務對接、聯動,形成一種互補關系,才可以保證都市報專刊經營的持續、發展、壯大。
打造頁面化版式風格。網絡頁面的表現形式就是豎的欄、橫的行加上方正的圖片或圖像畫面,并無其他多余的元素。這有點像西方英文報紙的版式風格。人們已經逐步習慣了網絡頁面化閱讀,報紙版面也就應該因此有所改變。其實,豎的欄、橫的行、方正的圖片也是傳統報紙版式的基本要素,所不同的是,傳統報紙版式在此基礎上又不厭其煩地破欄、并欄、橫切、豎切并增加很多修飾性元素,這就顯得有些瑣碎、繁復,越來越不符合人們追求簡約、清新的時尚需求。《南方都市報》、《北京晚報》將版式改為均分5欄,《新京報》、《京華時報》、《競報》將版式改為均分6欄,《華西都市報》更將版式改為均分7欄,這些報紙力求以頁面化版式風格打造清新大氣、簡潔明快、優雅時尚的版面形象,這種勇于探索、勇于突破的創新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新媒體對包括都市報在內的傳統紙媒的沖擊才剛剛開始,但筆者認為,二者的競爭不應是惡性的對抗和殘殺,而應發展成一種良性的“競合”關系,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在競合中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事實上,這種競合關系已經露出端倪。譬如,新媒體因大量轉載、粘貼傳統紙媒的新聞報道而豐富、深化了自身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身性、公信力的不足,而傳統紙媒的許多“官方新聞來自官方網站,重大新聞來自微博,社會新聞來自網絡論壇,娛樂新聞來自博客、微博”[2],新媒體與傳統紙媒的這種優勢互補、互動融合的趨勢,是一個正確的、人們希望看到的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大河報社)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ppzhan摘要】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像雜志一樣的傳統媒體該如何應對傳媒生態的改變呢?順應潮流發展電子閱讀、創新商業模式轉型成為營銷服務公司,或繼續堅守迎合小眾讀者,都不失為合理的應變方式。
- 2012-06-26 11:46:52
- 1796
-
- 2011-06-16 11:07:27
- 1232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